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南昌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潘石屹:SOHO中国从散售向持有出租物业转型成功

来源:  时代周报 南昌房掌柜  2014-03-13 03:22:59
[摘要]距离2012年SOHO中国宣称要当“包租婆”,改变以往销售模式,增加持有型物业比例并将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将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时至今日已是两载春秋了

  以此算来,据数据静安广场的总建筑面积约为7.6万平方米,而海伦广场的总建筑面积为16.9万平方米,当初SOHO中国在这两个项目上的报价应该在86亿元左右,其52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仅相当于原先报价的六折。而这次“异常”的交易也让SOHO中国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其资金危机、甚至要撤资上海的猜测更是层出不穷。

  对此,潘石屹在微博上的解释是“我们在上海投资近500亿元,占了SOHO中国总量的75%。我们同时看好北京、上海未来的市场,正在平衡两地的投资,开门做生意,买进卖出很正常,大家千万别过度解读。”

  中投顾问高级顾问刘建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3年SOHO中国仍然有上百亿的流动资金,而且净负债率也保持在17%这种较低的情况,SOHO中国存在资金风险的几率并不大。”可SOHO中国如此迫切甚至不惜大幅度降价甩卖的原因何在?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数据发现,SOHO中国于2009年进入上海市场,很快在上海铺开局面并扩张,在2011年大量收购项目,至今在上海陆续拿下了12个项目,占据了SOHO中国投资总量的3/4。但尴尬的是,尽管投入如此之大,SOHO中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数据显示,2013年SOHO中国主要合同销售均来自于北京地区的望京SOHO和银河SOHO项目,合计销售金额约为33亿元,而在上海地区只有SOHO中山广场一个项目在售,合同销售金额仅为8.4亿元。其近期甩卖的两个项目在2011年购地至今已有三年,却依旧是荒地状态,其中一个项目仅处在打桩阶段。

  殷旭飞认为:“SOHO中国对上海的定位、认识不够准确,导致在上海市场的战略定位有所失误。SOHO中国的商业地产建设、运营能力在上海市场竞争力并不充分。上海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早已不是建好房子直接卖就能搞定的,客户更加看重运营商做活商圈、培养商业氛围的能力,而SOHO中国明显在这方面尚有欠缺。”

  “潘石屹对于上海政策存在着过度乐观和不了解,潘石屹和上海市政府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过度期待。”蔡为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的角度上看,潘石屹具备全国高知名度,也有相当的人脉和商业资源,理论上可以为上海引进很多大型企业,但是潘石屹以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取得地后,却把这些地块切割得很碎来零售,引进的都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这显然不是上海市政府所愿意看到的。”

  潘石屹计划将手里握有的客户源引进到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到了上海市场才发现,他的客户大部分都在西北、山西这一类地方,而且近几年北方的经济状况相对而言并不好,他手上很多煤老板自己都陷入困境。潘石屹发觉自己的商业模式在上海受阻,这时选择退出,也就说得通了。

  转型不被机构看好

  尽管潘石屹先生和张欣女士的视频极力向人们呈现出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SOHO中国,但是其转型依旧不被很多机构看好。

分享到:
责任编辑:简艳霖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央行: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