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南昌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张彬:“以房养老”没有推进可能 仅是有益补充

来源:  央广网财经 南昌房掌柜  2014-04-22 11:11:40
[摘要]“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一段时间以来,“以房养老”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舆论热点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市场热点。早在去年9月13日,国务院就发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3月20日,保监会也下发实施意见,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为“以房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但按媒体的报道却是“乏人问津”。其中,北京在右安门街道的试点启动4个月来,有人咨询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办理。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什么遇冷?有人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又一例证,原因是国人尤其是老年人观念保守、传统。比如,老人不愿意因以房养老而让外界认为子女不孝,更愿将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这种观念问题,被认为“一时很难改变”。

  但是,“以房养老”应该跳出这种狭义的理解。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以房养老”实际上只是一种金融产品,并不是政府的养老服务政策,“把房子当做一个资产、一个资源,更好地利用好它,这个大的概念都应该叫做‘以房养老’。

  那么,“以房养老”在中国的适应程度究竟有多高?在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观念的确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但是,要说以房养老遇冷源于国人观念,却令人怀疑。比如,老人要选择“以房养老”的话,肯定会考虑风险和收益,如果自行出租或者销售房屋得到的收益可能远比“以房养老”要划算。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何遇冷?张彬表示,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点。一方面,中国人的“养儿防老”观念比较重。另一方面,普遍来讲,中国人房产必须传给下一代,如果交给银行或者保险机构的话,很可能被人诟病说,你怎么对子女这样啊?因为房产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资产,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另外,在实际操作上,面临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以房养老”其实提出好多年了,但在中国之所以遇冷,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房产怎么来评估?老人的健康跟预期寿命又是多少?一系列细则怎么出台?怎么去完善?这些恐怕都是目前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张彬认为,目前以房养老的政策不够细,中国的这种预期也不太明显。目前在养老方面的支出相对比例还比较低,医疗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也不完善,这种情况下,让老人把家里最大的资产跟银行签合同,他觉得心里没底。

  从银行角度看“以房养老”这个事,它只不过是一笔按揭购房的过程,那它怕的是什么?张彬分析说,从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来讲,以房养老对银行来说是合适的,因为这些房大多在黄金地段,房屋相对老旧,很可能房屋到年限之后一推就倒了,但这块地非常值钱。但银行有银行的顾虑,一是关于老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评估,由哪个权威机构来做?比如说老人家60岁退休,跟银行签了一个“以房养老”的合同,人家活到100,银行算来算去很可能就亏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房价下降的话,银行的这部分损失谁来赔?

  银行还有另一个风险,如果房屋损害甚至不能再用了,这个协议会不会继续生效?张彬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观念可以改变,银行规章可以更完善,但中国有两个特色是没法改变的:一个是我们房屋的70年产权,70年之后这个所有权怎么转?另外一个,虽然说是70年产权,但部分楼房二、三十年就出现质量问题了,那银行怎么算?这看似是一个养老问题,其实跟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城市的规划都有密切联系。

  张彬说,如果以房养老政策没有一个完善的实施细则,保险公司铁定会开展自营房地产业务,或者跟其他房地产商相互联营,自主收老人房。这些房子都在黄金地段,老旧房屋一旦到期了推倒改造,等地价上涨房价也高涨的时候,保险公司肯定就赚了一大笔。这也是我们现在要理清的一个问题,保险公司应该就只主营保险业务,如果是以老人的房产跟房地产公司推动地产或房产升值的话,就违背了我们“以房养老”的初衷。

  如果房子在作出“以房养老”的协议之后,出现了地块的统一规划,这个时候老人住在哪里去?

  张彬表示,理论上讲应该给老人安置房,而且不但要安置房,还要适当的给予现金补偿,但这都不是主要问题,老人要的不是钱,还有一个谁来照顾老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目前中国贫富差距这么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以房养老”这样一个政策只能说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东西,实质内容相对较少。

  张彬认为“以房养老”根本就没有推进的可能,北京市相关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明确告诉老百姓,这是一种金融产品,不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服务、政策服务,而金融产品意味着有可能赔钱,有可能赚钱。如果未来政策细化了,也仅仅是养老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且补充的份额非常小。

  张彬强调,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加大养老保险的投入,加大保险金的投入,少盖点楼堂馆所,多盖点公办养老院。如果没落到实处,任何政策都会变成一个束之高阁的空头文件。

分享到:
责任编辑:柯刚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央行: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